土笋冻的来历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:
土笋冻的开山鼻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。
郑成功奉命攻打台湾之时,曾经有一段时间,粮草紧缺。而郑成功治军严明,坚持不接受老百姓的任何资助。驻军当时所在地离海滩很近,将士们到海边挖出来大量的“土笋”,而郑成功每日仅食用以土笋煮成的汤。忧国忧民的郑成功为了早日收复台湾,经常忘记用餐,而其下将士经常要再次温热土笋汤。某日,郑成功不想让手下将士为他温热,直接食用凝成冻的土笋汤,没想到这味道比土笋汤要好,无意中郑成功发明了安海土笋冻!安海土笋冻逐渐流传开来,经后人不断改进制作方法及佐料,形成了现在广为人知的安海土笋冻!
看上去很美好,实际上这说法是没有史实依据的。关于土笋的记载是在明朝屠本畯《闽中海错疏》一书中记 载:“其形如笋而小,生江中,形丑而甘,一名土笋。”
从厦门人对闽南另一民俗传统“博饼”的解释来看,两则故事都是厦门人杜撰的,他们是这样说的: 相传,中秋博饼,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、激励鼓舞士兵士气而发明的。于是,一代一代传下来,就成了如今厦门当地特色的民间习俗。
为了给土笋冻正名,沾一点郑成功的光而杜撰故事是可以理解的,虽然故事编得烂了一点。实际上,由于闽南人食用的历史已久,现在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已不可考。